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舂水东流p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提起中国文化,大家不会不想起孔孟之说,老庄之道,史记春秋,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宋明理学,四大名著等等,每个人口中也都能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人名来,浩瀚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幅洋洋洒洒的文化画卷,它就象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时时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气息,它的濡染但要描述它,品评它,真的很难,很难。借此论坛,我只想说出我的浅显的看法,来贻笑大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充斥了太多所谓的“文化”如酒文化,烟文化,灯文化,甚至厕所文化,这种“泛文化”的泛滥,更加剧了我们对文化视野的模糊。文化是什么呢,就我理解,中国文化的脉络无数,而主脉应该是“天人合一”我们都知道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有名的诗句,不知他的“天问”大家熟悉吗?他在里面说“天,有形之大也;人,动物之尤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所以“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他的这一论述达到了前期封建社会关于天人关系的最高水平。也许是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的久长,造就了儒学的不断发展和延绵,它的“中庸”之道,它的“尽心知天”的天人合一思想连同它的“仁政”“性善”论一起,象绵绵的秋雨一样,一代又一代地侵润着神州大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管朝代如何变换,不管沧海成为桑田,就象古老的长江黄河一般,流到现在,直至将来。而“道”的崇尚自然,无为而为“释”的物我两无,因果轮回,就象长江的沙、黄河的泥一样,已融在其中,难分彼此。当然“天”是指相对于“人”的客观世界总合,我所理解的“天人合一”主要是想说它的“知行合一”大思大虚(或意识形态吧)方面的重实际而已。要不,佛教、基督教、英语、西班牙语等外来文化的侵袭,何以不能象它在其他地域那样扫荡,席卷,覆盖,取而代之?而只能俯首称臣,入乡随俗呢。但在小的方面,我们的实际(也许正是这实际造成)又是那么不讲效用。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只停留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心灵感悟和体会,我们激扬文字“大鹏展翅九万里”但他们就要真的去取天火(雷电),真的去飞翔,所以他们比我们早有电灯、飞机。郑和下西洋那么早,规模那么大,也只是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亲善和平思想。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到今天看来远比不上哥伦布的实际(我这样说有点民族的狭隘主义,哈)

    对于中国文化这么大的命题,我想说也真的说不清楚。敲键盘前仿佛有许多东西要说,但真坐在屏前,又不知何去何从,只能打下以上我也觉得有点混乱的文字。但我还想说,城里三岁儿童奶声奶气的说着“床前明月光”“happy birthday to you ”是文化,农村孩子的童谣牧笛也是文化;现在一些城市大破大立的近似疯狂的进程不是文化,但那古老的小山村的人们邻里和睦,对远道而来相识或不相识的客人热情礼让却是文化,也许他们大字不识几个,但那种对人对物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却透着古老悠远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经过无数次沉淀的价值取向,文化是竖立在大众心中那座古老灯塔

    二,昨天,一个网友和我语音聊天,她的普通话很标准,但说到激动处她的广西话露出来了。她是在北京上的大学,现在又是在石家庄一个高校工作多年,应该家乡话很少用了。我提醒她别说地方话,听不懂,她问我真的说了吗,她说她没觉得,是无意的流露。就是这无疑的流露,让我想起“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