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顽石的万历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行,通过麦哲伦海峡回到大西洋,再原路返回。这是最熟悉、最便捷的航线,也是最危险的航线。

    愤怒的西班牙人已经布好了天罗地网,特别在麦哲伦海峡严防死守。

    “屙金号”行驶缓慢,因为装满了白银。现在“金鹿号”装满了白银,同样行驶缓慢,遇上西班牙武装船肯定逃不掉。

    抢了这么多钱,落在西班牙人手中,肯定活不了。德雷克准备尝试第二条航线,即传说中的西北通道。“金鹿号”在墨西哥抛锚,等待“伊丽莎白号”和“金盏花号”。

    到现在为止,德雷克还不知道它们的下落。等了一段时间,“金鹿号”继续北上,沿着太平洋海岸抵达温哥华岛。

    “金鹿号”装满了白银,行驶缓慢。按照这个速度,德雷克将在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到达北冰洋。这意味着一件事,全体人员守着金银冻死。“金鹿号”只好掉头南下。

    三月五日,德雷克和水手们停靠在东太平洋的一处海岸,检修船只。毕竟已经航行一年半了,这艘长一百二十英尺,宽二十五英尺的小船经历了太多太大的风浪。

    船只修好了。如果再向南,就要进入西班牙人的地盘了。用句中国的话,德雷克一咬牙、一跺脚,走第三条航线:向西穿过太平洋,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英国。出发!前往亚洲!

    三月二十三日,“金鹿号”一头扎进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一路上没有船只,没有陆地。

    太阳升起,太阳落下。日复一日,吃着变质的食品,守着成堆的白银。环球航行不是旅行,长时间的海上生活不是享受而是难受。

    经过六十多天的枯燥航行,五月三十日,“金鹿号”终于来到密克罗尼西亚的一个岛屿。德雷克带人登陆,补充淡水,向当地土著购买食物。

    当地土著没见过“金鹿号”这样的大船。他们好奇地一拥而上,索要船上的物品。德雷克愤怒地离开,称这座岛为“小偷岛”。第二站是菲律宾的棉兰老岛。第三站是印度尼西亚的特尔特纳岛。

    万历十年六月三日,特尔特纳岛外海,“金鹿号”他们遇到了一艘明国的福船,德雷克又干起了他们的老本行——打劫。他们几乎杀光了福船上的明人,只留下一个叫包少师明人导航员,这次德雷克抢得了梦寐以求的丝绸和瓷器。

    不过帅不过三秒,正在德雷克和他的海盗们欢呼着清点战利品的时候。南洋旧港舰队旗舰镇海号途经这里,给他们抢劫的航程画上了休止符。

    一个多月后,万历十年七月二十日,经南洋总督府军事法庭做出最终判决,“金鹿号”所有船员被海盗罪、抢劫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当天中午,包括德雷克在内的所有海盗,都被吊在了旧港码头的绞刑架上。

    ……

    看完今天的报纸,申时行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摊开纸笔奋笔疾书。足足花了半个时辰,深思熟虑的《通筹新政全局酌拟章程疏》奏折一蹴而就。

    自从当上首辅后,每当申时行走到文华殿附近,他就自然而然地感到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是一种道德观念的负担。

    文华殿坐落紫禁城东部,皇帝在此就读。万历二年,朱翊钧髫龄十岁的时候,他就能挥笔写作径尺大字,写下了“责难陈善”四个字当场赐给申先生,意思是希望他的老师能规劝他的过失,向他提出有益的建议。

    这四个字的含义是这样深邃,书法的笔力也很劲拔,申时行接受这样的赏赐不能不感到极大的荣幸。八年之后的今天,令申时行深感不安的是,大明帝国正面临一个千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而他将挑起这副重担。

    面对这场更深层次的变革,他知道自己不如张居正的能力和魄力,可他已经没有了退路。作为这个时代有良心的士人,他真的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

    这两年来,他读了不少新儒学类的书籍,对时政又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继续进行深化改革非常困难,但是他现在不能退缩,凭着忠君报国的想法,即使去官罢职,他也将改革进行下去。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明再不做出改变,如果朝廷举止失措,行差踏错。一个“万历之治”的灿烂理想,也许将成为泡影。

    想到这里,申时行坚定的将奏折放入锦盒,让堂官送去司礼监审核,然后转呈皇上。下午的时候,朱翊钧平台召见申时行,这场足足两个时辰的平台召对被记入了史册,正式启动了“壬午维新”。

    几天后,申时行的《通筹新政全局酌拟章程疏》轰动了朝堂,文武百官突然发现印象中是一个好好先生的申首辅,竟然也有如此的惊人之举,如此的魄力。

    申时行的深化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推崇新儒学和务实,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同时使用阴历和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第二大兴工商业,提高商业税收,将三十税一改为十税一,扩大朝廷税收来源。引进工业技术,专门设立工商部管理工商业;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地设立的关卡,促进商品流通。正式废除银两的货币作用,统一货币,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第三就是教育方面,礼部专门设立文教司,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统一全国教材。逐步发展义务教育,将全国所有的县学改成新式教育,各地取消私塾,由朝廷拨款改为小学,教授统一教材。

    第三就是军事改革:军事方面,取消军户制度,设立常备军,改革军队编制,建立海军。颁布征兵令,实行义务兵制度,凡年龄达十八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两年兵役。

    第四个是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逐步将全国的重要城市,连接起来。

    万历十年八月十九日,朝廷邸报和《大明日报》上正式刊登了申时行的《通筹新政全局酌拟章程疏》。立刻引起了天下震动,那些被触及到自身利益的既得利益者,顿时纷纷上书弹劾。各种争论和辩驳在社会上也纷纷扰扰。

    万历十年九月一日,朱翊钧为了表示改革的决心,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万历十年(1582年)九月一日,这是大明帝国史上重要的一天。

    辰时刚过,小皇帝朱翊钧亲自穿戴整齐和文武百官一起浩浩荡荡地走在长安街上,一直从午门步行到天坛去祈天,向上天祷告大明将要进行改革的决心。

    为了以示虔诚,这十多里的路是小皇帝亲自走过的,北京城的百姓得以一睹天颜。这位皇帝身体微胖,短须。他的体形像他的父亲穆宗皇帝,但他的眼神却像他的祖父世宗皇帝。

    今天的万历皇帝步履坚定,他的每一步走得都特别认真。朱翊钧今天就是要向天下人表达自改革的决心。其实从原时空的历史来看,万历皇帝一生最大的亮点大概就是用人,用知人善任来形容他的确一点儿也不夸张。

    即使在原时空,万历在用人上注重官员所具备的从政或从军经验,而不是资历。他对武将很重视。他试图改变军人那种可怜的地位,承认他们的功劳,不让他们承担政策失误的责任。

    正是由于万历皇帝的宽和,在万历朝我们才可以看见许多武将的精彩人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原时空万历十一年(1583年),吏部会推宣大总督郑洛总督京营,四川巡抚孙光裕为南京大理寺卿。

    会推结果出来后,万历很不以为然,便召来首辅申时行谈了他对此次人事变动的看法。

    万历说:“郑洛在边疆干得不错,现在放任京城闲职有什么意义?孙光裕去四川没多久,为何又推升?”

    万历十三年(1585年),万历在平台召见内阁阁臣商讨用人问题,这是中断了近百年的平台召对再次恢复。

    皇帝的意思是对于边将还是要久历地方,不能轻易变动。接着,有人提出应从中枢中推选人才担任边帅,万历否定了这项提议。他说,廷臣需有地方军政经验,应该从久历地方的督抚、巡按中挑选。

    在整个万历朝,我们都会发现这个晏处深宫的君主居然有着洞悉一切人才的能力。他比那些宦海沉浮的官僚更能知人善任。只要是他要用的人,无论弹劾多么的惊涛骇浪,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抵住。

    在这个时空,由于王实团队的介入,从万历二年开始朱翊钧就接触到大量的科学知识和后世思想,这个时空的他眼界更加的开阔,对世界各地了解的非常透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凭着他学霸一样的智商,能有今天这样的举动的确也是情理之中。

    站在高高的天坛上,朱翊钧身穿衮服,不顾身上汗湿重衣,他捧起亲拟的圣旨,大声宣读自己的旨意,表达自己改革的决心。

    朱翊钧宣读的是《告天下臣工明定国是诏书》:“……数年以来,天下有识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文武科举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朕不为也。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今朕明白宣示,嗣后天下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科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告天下臣工明定国是诏书》连续十天在朝廷邸报、大明日报上全文刊登,与此同时,李贽等一众新儒学士子被召回大明,南洋总督府的外交部长朱河,科学技术部长秦畔,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长何园,国土安全部长吕中,司法部长施柳等人也被调入京城授官。

    以李贽为首成立新的礼部教育司,编订新的教材,以北京、南京为中心,开始在南北推广新式教育,改革州学县学,提倡新儒学中的科学思想。

    小皇帝授权以何园为首的南洋官员成立工商部,主管天下的工商业发展。何园被授予工部侍郎的官职,全权负责天下道路的规划和建设,筹建第一条北京通往南京的铁路,方便南北交通。

    朱翊钧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还特意召回了戚继光和俞大猷,配合南洋总督府军事人才在北京成立了大明帝国军事学院,并授权戚继光领导新军事改革。

    轰轰烈烈的壬午新政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同年九月,两个消息再一次轰动了京城。第一个消息是海参崴通往哈尔滨的铁路正式通车,据亲自去参加剪彩的工部官员形容,那火车风驰电掣,一日千里。非常的实用,建议朝廷大修铁路,完善天下交通。

    第二个消息有些出人意外,京城著名的纨绔子弟王兴,以通州童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童生的姿格,这引起了很多学子的质疑。结果他的试卷一公布。顿时让人无语,尼玛!这么会挣钱,还这么会读书。还让不让人活啦!

    从万历十一年到万历十四年(1583年到1586年),小皇帝在亲自处理政务中度过,他一刻也不敢怠慢关注新政改革的每一点变化。他对用人、边防、农田水利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无疑比内阁阁臣们更成熟。

    除了申时行,一个从未走出宫门、并无太多行政操作经验的皇帝竟然比辅臣看问题还透彻,只能说张居正之后的辅臣已经集体进入守旧状态,无人再敢革新,无人再敢担待。

    为此,朱翊钧对内阁进行了改组,换掉一些保守守旧的辅臣,提拔锐意改革的官员,胡时中、金学曾等人,就这样背景下,幸运的进入了内阁。

    当改革深入下去后,朱翊钧发现对于一些事情处理起来并不是那么顺利。官员们,尤其是低级官吏们不断地加以阻挡,甚至上奏疏指桑骂槐。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对那些守旧文官厌恶起来,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朱翊钧不得不重新祭起了改良后的考从法,对这些守旧的官员痛下杀手,裁撤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官员。

    万历十二年某日,万历将首辅申时行唤进来,他从袖子里拿出来两份奏疏——吏部员外郎顾宪成和刑部主事王德新的奏疏。顾宪成和王德新的奏疏主要是针对皇帝庇护支持改革的内阁大臣而发。

    壬午新政第二个年头局势依然艰难,改革的进展缓慢。因为一旦改革伤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文官们就互相攻击诘奸,通常都是由一些芝麻大的小事情引发大的政治风波,从而导致一批人丢官。

    申时行也清楚,这些下野的文人在民间推波助澜。所有人关心的只是团体的利益,而不再是国家的利益、民众的利益。帝国最终是滑向无序与混乱。

    皇帝今天突然拿出这份奏折,言下之意不言而喻。是时候清理一些臭虫了!尤其是那个所谓的东林党。

    (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