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云启惊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垚州是大夏九州之中最为辽阔富饶的一州。若是将天下的各个城市按照规模与繁华程度进行排名,位列前十者七出中垚。

    大夏的帝都便叫大夏,以一国之号名一城,大夏还是头一遭。大夏城也曾多次更名,大夏立之初,太祖皇帝取国泰民安之意将之命名为泰安城。后有精通气运的武者谏言说,泰安一名虽好却格局稍有局限,怕会束缚了大夏未来国运昌盛,而后泰安城便被更名为皇延城,意指大夏皇朝延绵不息。

    但曾有一位擅晓文墨,其风流就连当时国子监的几位身具半国文运的几位大学士都自愧不如的先帝,觉得皇延之名过于俗气。与大夏传承了千余载的国运不符,便金口玉言将之更名为天授城,寓意为大夏国运与柴氏帝为乃是上天授予。

    此后,将帝都更名反倒成了大夏历任新帝证明自己是中兴之主的关键。新帝元年初更,便也会随之将帝都更名。有崇尚水德者称之为玄源城;有虔诚修禅者命名为婆娑城;有重武轻文者则以破军更之。虽然都名频替,但也没有人敢进言帝王此举有失国体。

    而这频频更名的数百年间恰恰也是大夏国力最为孱弱之时,直到十甲子前,力挽狂澜的承武帝才平定诸乱,将帝都更名为大夏后并留下祖制,柴氏子孙不得再更名帝都。大夏城便沿用至今。

    大夏城的繁华并非三言两语可述。曾有一位上武境的画师,想将大夏城的市井生活收入丹青之中,画师坐于云端挥毫泼墨三月有余,绘制一幅长达一百三十三丈长卷。收笔时,画师力竭呕血于画卷之上,并坦言此卷仅是大夏城景冰山一角,自己穷其一生也难现其全貌。另有一名以诗作多产著称的诗人,被世人戏称为诗农,此人曾言要每日作诗一首描绘大夏城的繁荣盛况。可当此人年逾百岁驾鹤而去时,依旧诗泉未绝。

    岁末年关的大夏城繁盛之景像更胜过平日。除了大夏内外各大势力宗门或者地方官员派遣道贺纳供的使团外,还有各处而来的行者游人,想亲眼目睹久负盛名的大夏皇城,对于那些四海为家的武者旅人而言,帝都或许是这天下年味儿最足最浓的地方了。

    朝廷六部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争辩一番谁是年关时最忙的衙门。礼部忙着安顿来朝的使团,清点礼单核校礼品,安排除夕当日的年终祭礼等诸多规程事宜。礼部之人恨不得都去修炼那所谓的武者身外身,道家的一气化三清或是佛家的报应法身。

    刑部则是为了来年开朝时,让陛下觉得自己治辖之下百姓安居乐业,鲜有作奸犯科之徒,而挑灯遨游的复审,校验各地案情。

    与之相比,户部与吏部则是忙着闭门谢客。大夏国富民强,国库充盈,户部之人自然无需为来年财政忧心。只是户部的岁末其他衙门之人频频走动,都希望再为自己衙门来年的拨款预算上多加些数字。而每到此时,户部的尚书与几位侍郎便会率领四品以上官员直接称病不出,而留在衙门里做事之人最高也不过从四品,若是碰上兵部和工部之人前来拜访,尤其听说是某位侍郎大人亲自前来,便无法招架,只能在茅厕中用手帕捂住口鼻熬到来访之人不耐烦离去。

    而负责官员考评和来年空缺官员候补名单拟定的吏部同样是成为各个衙门和官员拜会走动的首选,谁不想自己年终的官员评定是个良或是个优。若是年终因为懈怠或是疏忽大意犯了些过错,便更会绞尽脑汁寻求门路,希望吏部之人可以将自己考核评定中的渎职改成一个中。因而每年岁末时,吏部门前的车马要比礼部下辖的几处国宾馆门口的车马还要多。

    若是一定要问哪个衙门比六部还要忙碌,或许只有京兆府与净天司。

    前者负责大夏京城治安,天子脚下一城安宁更是事关国体与天家颜面,这或许是全天下最难做的父母官。平日里京兆府之人既不能得罪其他衙门和朝臣,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是别人让你管,你却不能真管最后装糊涂,上报个下官无能,什么是别人说不用你管,实际上他们并不想管,最后还是要你来管,而功劳却要记在别人名下,这一切都甚是讲究。尤其是岁末年关,出入大夏城的人流车马堪比平日里的十几倍,京兆府又人手有限,因此这天下最不爱过年的便是这座衙门中当差之人。

    净天司是直接听命于大夏当今天家的一处特殊衙门。所谓特殊,是众人皆知此衙门的存在和功用,却并无几人真正见到过任职之人。因为这是大夏皇室培养和掌管的谍报机构。其中各个都是身赋异能或是修为不俗之人。

    净天司又分为捕蝇郎与粘蜓娘。后者主要负责各地情报的收集与传递,前者则是负责追踪,抓捕与暗杀等。净天司岁末忙碌是因为他们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都很忙碌。大夏朝野内外,有多少柄剑悬在当今皇帝头顶,有多少人让一国之君寝食难安,又有多少势力让柴氏如鲠在喉,这些势力的一举一动都必须要了如指掌。而这一位位粘蜓娘便是皇帝安在各处的眼睛,他们要目不转睛的盯着各处的风吹草动。又有多少顾忌皇室尊严与天家颜面的事无法做在明面,捕蝇郎便会在暗中为当今天子排忧解难。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所要去揣度的是人心,把控的是人心,驾驭的是人心,提防的是人心,博弈的依旧是人心。帝王将相也好,王侯公卿也罢,江湖武修也好,山泽草莽也罢,艳阳高照处无非还是人心二字,藏污纳垢处依旧只有人心。

    大夏的历任帝王虽然也皆是修武之人,但多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本,并不追求多强的战力,历朝历代鲜有突破六境之人。人自身精力终究有限,身为皇子时便有为日后黄袍加身筹谋算计,要学习治国理政,驾驭权柄之术。荣登大宝之后便更要为大小国事忧心操劳。精力再充沛者也有穷尽之时。

    更为主要的是,帝王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