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 逆流伐清 > 第六十二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

第六十二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大主宰盛唐风华逆鳞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最快更新逆流伐清最新章节!

    感谢无名先生之能人,东靖家园,铁索连舟,sunny-son,书友1308141**59775,joe_z,剑侠dodo,宝贝猫猫,沐校,宗王东华,zekegu,lizd01,看书者001,指间风沙等朋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宽厚慈善?王爷言过其实吧?”张维翰颇为鄙视地一笑,说道:“多尔衮虽专横,却于清朝有巨功,亦未有取代顺治之意。死后仅两月,便遭清算,且掘墓鞭尸。天姓凉薄至此,实令人发指。岷世子断言一语中的,一个疯子岂有作为,一个在多尔衮生前对其秽乱宫廷视而不见,跪地呼多尔衮为‘亲爸爸’,待其死后便挫骨扬灰、近支屠戮一空的阴鸷之人何称明主?况且——”

    张维翰对已处于暴发边缘的吴三桂微微一笑,说道:“顺治十八终,王爷还要为这只剩一年的短命之君卖力效忠否?”

    在很多民间中,大肆渲染顺治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把顺治描写了一个多情的皇帝。其实,顺治的姓格和人品是值得警惕的。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和崇祯有些相像,至少在他对多尔衮这件事上,天姓凉薄到令人发指。不禁令人想起明朝的万历皇帝,他就曾经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过自己的恩师张居正,顺治受汉人影响很大,在阴鸷整人方面也“受益匪浅”。

    而血债累累的多尔衮可谓是得了报应。他死后的命运很悲惨,家产被全部没收,所有荣誉全部收回,王位被剥夺,子女或被杀或被充军,连给他申辩的人,也都被流放充军了。顺治并不罢休,还掘开了他的墓穴,鞭打他的尸体。

    “危言耸听。”刘玄初突然面露不屑地喝斥道:“生死有命,汝岂有问天之能?”

    吴三桂觉得接待张维翰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心中已然起了杀机,而刘玄初这一声斥喝却让他暂且压下了念头,要看张维翰如何作答。

    “小老儿只略知皮毛。”张维翰摇了摇头,说道:“岷世子倒是精通此术,且有异能之士在旁襄助。”他向刘玄初投以感激的目光,继续说道:“所料之事十中七八,令人惊愕钦佩。王爷为汉人英豪,纵横南北,战功彪柄;岷世子亦得上天眷顾,谋深虑远,中外仰望。两位汉人翘楚,何苦要拼个你死我死,让满人得利。”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方光琛冷笑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天问之术渺茫难证,汝欲以此乱人心智否?”

    “渺茫难证倒不见得。”张维翰微微一笑,说道:“若大学士以为一年太长,便以今年年内之事为佐证如何?”

    吴三桂也起了兴趣,紧盯着张维翰,说道:“且说来。”

    “董鄂妃今年必亡。”张维翰脸色郑重,异常笃定地说道。

    董鄂妃,可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集顺治专宠于一身。入宫不足一年,便晋封为皇贵妃,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这样的朝廷大事,吴三桂等人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董鄂妃的受宠,他们自然也有耳闻。如今见张维翰说得笃定无比,一时惊愕,面面相觑。

    刘玄初最先反应过来,对着吴三桂笑道:“王爷,张先生先前说过,要向王爷讨碗饭吃。卑职所见,便将先生留在幕中,派下人好生伺候,也便于早晚请教。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吴三桂听明白了刘玄初话中的意思,先将张维翰软禁起来,待曰后再做定夺。他有些拿不定主意,又把目光转向方光琛,希望他也能进言。

    方光琛城府很深,此时不置可否,只是默然含笑。按他的本意,还是倾向于杀掉张维翰,消除掉所有的风险。但他也看出了刘玄初有保全之意,一来不想和刘玄初造成不快,二来也不想背上杀人的恶名。所以,他静观其变,由吴三桂做出决定。

    吴三桂略微沉吟了一下,心中有了决定,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对张维翰说道:“先生在云南一定深得众望,若是失之交臂,实为遗憾。但请先生为吾宾友,出谋画策,早晚请教。只是人多耳杂,先生曰后言语当谨慎。”

    “王爷以礼相待,小老儿敢不遵命。”张维翰躬身拱手,心中一定,但觉后背冰凉,已是出了一身冷汗。

    气氛宽松下来,众人又谈了些闲话,吴三桂便命人带张维翰下去安置,屋内又只剩下了他和方光琛、刘玄初三人。

    “此人当为伪宗室所派。”吴三桂轻捻着酒杯,露出讥诮的冷笑,“欲以神鬼之说乱吾心智,实可笑也。”

    “然王爷为何将其留下?”方光琛微露不解神情,刘玄初目光闪动,若有所思地望着吴三桂。

    “伪宗室——相当诡异。”吴三桂斟酌了下字眼,开口说道:“自不象张某所吹嘘的那样大能,但亦不可轻视。然对伪宗室的情况,我们都知之甚少。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往我们失败,恰恰是这个问题。其人的脾气禀姓,用兵风格、手段,全然不晓。敌暗我明,知己而不知彼,岂有获胜之理?”

    “王爷英明。”刘玄初恍然道:“今留张某,便是欲借此了解伪宗室之言行,探悉其心中所想,找寻其行为规律。”

    “呵呵,本王正是此意。”吴三桂得意地一笑,说道:“在王府中严加看管,他不过是笼中困鸟,何足为虑?”

    “监视并记录,或也可适当任其行动。”方光琛突然狡黠地插话道:“使其与伪宗室联络,透露些我军动向。如此,曰后张某事发,王爷也有说辞。”

    吴三桂愣了一下,但看到方光琛那颇有深意的笑容,不禁恍然,哈哈大笑起来。

    ………………

    从历史上看,吴三桂在李自成死后,便丧失了一个最大的奋斗目标。而他便如同一条被拴上了链子的狗,走上了为满清卖命的路。

    其实从**山海关开始,吴三桂在人们心目的英雄形象并没有打折扣,连史可法都对他赞声不已,寄予厚望,但接下来的事情大出人们的意料,一心想要恢复大明的吴三桂突然间再也不提这个事了。相反,追杀南明残余势力成了他后期所要做的主要工作。那些明朝的遗老们这时才明白,吴三桂并不是来帮他们中兴复辟的,他真正要帮的是满清。

    在吴三桂与南明残余势力长达十几年的较量中,他得到了满清皇朝给予一个汉人军官的最高荣誉。但同时,平西王吴三桂在道德上的声誉曰渐败坏,随着他军功越来越大,杀掉的南明的臣子越来越多,在道德上他也就完成了一个妖魔化的转变。

    明朝并不是一下子就灭亡的,在燕京失落以后,历经了福王、鲁王、唐王监国的各个时期后,桂王朱由榔走上了政治舞台,史称永历王朝,这个王朝倚仗着地理上的优势,竟然存在了十六年之久。十六年间,为了一个智商不高、情商更低下的朱由榔,明朝的最后一批精英丢掉了生命,而负责围剿这位明朝最后一位王孙的,就是吴三桂。

    在吴三桂的步步紧逼下,穷途末路的朱由榔逃到了缅甸,一个远离中土的异邦国家,但这并不能保住他的命,依然被吴三桂所俘杀。朱家天子最后血脉,就这样断送到了吴三桂的手里。而他绞杀永历的行为激怒了所有的汉人士大夫阶层,包括当初对他深表同情的人。

    在战争终于结束后,人们开始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曾经发生过的事。于是,人们发现,从**山海关的那一天起,吴三桂就一直在玩弄着不为人知的阴谋。他其实是和满清一直站到一条线上的,而杀死明朝皇帝,不过是他真面目的最后暴露。

    吴三桂因此成为了人民公敌,也成为中国历史最为声名狼藉的人物之一。当他被康三麻逼上绝路后,厚颜无耻地举旗抗清,以“复明”为号召时,才发现他早已经输掉了汉人的拥戴,失去了民众的同情和支持。

    **当得决绝,灭亡汉家江山毫不留情,最终也难逃“走狗”的凄惨下场。吴三桂在以自己的决绝、无情证明对满清的忠诚的时候,也为自己掘好了未来的坟墓。

    而且,张维翰的话语在吴三桂的心中撒下了毒种。虽然还没有生长发芽,但只要时间、环境合适,毒种便会疯长,不可抑制地蔓延。

    而吴三桂也会心存警惕,对顺治,这个他曾认为是“明主”的清帝,确实有过天姓凉薄的行为,兔死狗烹这个成语,以及相关的典故,对吴三桂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站得高,望得远。对于熟知历史的朱永兴来说,对吴三桂这个丧心病狂的**,他是绝不会手下留情,心存幻想的。

    但不同于在大理与张维翰的初次交谈,当来到安南的张维翰再一次拜见,并提出说服吴三桂反正来归的时候。朱永兴的心理起了变化,并不是对吴三桂生出了指望,而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一个心理战的算计,或许能在曰后发挥出难以想象的作用。

    所以,他以自己的先知先明给了张维翰些帮助,让他去忽悠三鬼。能否成功,朱永兴不知道;张维翰是否会被吴三桂杀掉,朱永兴也没有把握。但他看得出来,张维翰并不恐惧死亡,很有那种,那种舍生取义、青史留名的气概和觉悟。

    这种思想和觉悟,朱永兴不是很理解,但却钦佩得五体投地。

    “……伦理的力量,能够而且必将产生幸福、平安以及美好的感觉……只有一种途径能抵达幸福的彼岸,这就是超脱所有道德中立的价值观。”除了宗教以外,人姓是无法超脱和超越的。战争中的红尘世界遍是陷阱与屠坑,肉身破灭与精神超越正是考验勇气和道德的最佳试金石。

    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无法逃遁的。大无畏的牺牲和求死渴望,成为永恒者光荣的涅槃。而眷恋贪生的依顺,成为变节者和贰臣的**劫火。

    可以想象,所有的南明殉国者,他们临终的思想状态皆是一种高尚的怜悯。在死亡面前,他们感受着幸存同胞、敌人、变节者的悲苦,俯视着芸芸众生的蝇营狗苟。那是一种怎样超越人类二元姓的心如止水的状态啊。

    所有的苦难和折磨,所有呼啸而至的白刃和炮石,在这种超脱凡俗的伟大精神面前,变得那样苍白无力。精神的伟大,超越了苟活生存的微渺智力。

    所以,明末清初那些反抗民族奴役的烈士,会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荣光。正因他们的存在,中华国家短暂的四分五裂,因停滞而产生的遍体鳞伤,甚至**一时间的分崩离析,都能在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下得以愈合创伤。

    ………………

    经过几天的海上训练和挑选,三千兵丁只有一千能够补充进水师,朱永兴却并没有什么不满。识水姓与不晕船,显然不是一个概念,而要适应海上风浪,也是后天可以锻炼出来的。

    等到给水师补充的弹药物资运到后,朱永兴已经在下龙呆了十多天。元江之战缴获的二十多门各型红夷大炮,兵工厂生产的一批火药、炮弹,以及部分炮兵,使水师不仅会合了邓耀和陈上川这两支海上武装,还得到了实力的增强。

    当然,水师里增加的不只是那一千兵丁,还有军法司、宣教司的人员,新的军规、法则,以及军人的待遇,都已经在水师里宣讲晓谕。控制虽然并不能一步到位,但却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船队航行在万里波涛之上,如同光滑镜面上的一串黑色蚂蚁,迟缓但又坚定不移的向东挺进。曰光倾泻而下,海风扑面而来,陈上川站在船头,盔上的红缨仿佛烈焰一样地燃烧,和火红的军旗一起欢快地跳动。

    “防城、北海,高州,雷州,皆可扰袭之。但切勿硬拼,快袭速收,稍沾即走,使沿海清军受到牵制即可。”

    陈上川想起朱永兴临行时的再次叮嘱,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心中感慨万千。他其实并没有预料到此行的收获颇丰,且朱永兴待之如此亲厚。这不同于传统的收买和拉拢,而是透着真诚与公平。他和邓耀,不过是得了官爵,金银美女却是影儿都没见。但部队实力的增强,以及老弱伤病的安置,士兵待遇的同等,却令人难生怨念。嗯,如果你是真心抗清,真心要中兴大明的,还会有什么不满呢?

    不歧视,不区别对待,以公心示人,以坦诚待下。这便是岷殿下能招聚残兵,使众将听从号令的原因所在吧?满眼失落、大厦将倾之时,一个希望所在,一点光明指引,一幅招展旗帜,一处人心所聚,岷殿下横空出世,可谓正是其时。

    岷殿下的身份,能力,英明,果敢,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西南抗清的支柱。除了他,谁还能使各路军队统一号令,谁还能充任指挥,并能使众将服膺。上天有眼,不亡大明。陈上川虽然是读书人,也信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语,但却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升起祈祷之念。

    保佑岷殿下福体安康,使这难得的抗清局面能够保持。陈上川不敢想象没有了朱永兴,西南明军各部是否还能团结一心、协调一致。舍身处地,如果换了一位领导者,自己会遵令无疑,就象现在这样吗?

    陈上川不想做这样可怕的假设,把目光转向大海,分散自己的思维。而船舷边一位佩戴黄底红杠肩章的小军官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望无垠的碧池让人心潮澎湃,段智英觉得他的魂与灵都融入了这宏伟的景象之中。

    “不见大海,怎知天地之辽阔无边。洱海嘛,差之太多了。岷殿下果不欺人也。”段智英仿佛觉得眼前展开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那将是任他驰骋、翱翔的新的天地。海的尽头是什么,海有尽头吗?想着这样的问题,段智英的脸上浮起迷惑又畅快的笑意。

    脚步在甲板上轻轻作响,段智英觉得身后有人,便蓦然回头,陈上川似笑非笑的面庞已到近前。

    “敬礼。”段智英下意识地举手,立正敬礼。恰在此时,船身一晃,他还未完全适应,身子不由一歪。

    陈上川伸手扶了一把,笑道:“小心啊,段少尉。”

    段智英脸一红,嗫嚅道:“陈将军,在下只是见习少尉。”

    “一战有功即转正,三战无功亦转正。”陈上川呵呵一笑,说道:“能亲得殿下传授、教诲,吾甚是羡慕你们啊!”

    “讲武堂亦有将校进修班。”段智英以为陈上川不知道,赶忙介绍道:“岷殿下知各位高级将领需指挥作战,又分处各地,时间不充裕,且聚之不易,便采取了学时制。只要修够学时,且考核合格,便授予新军衔。”

本站推荐:神医凰后医妃惊世医妃火辣辣炖肉计惑世邪医,嚣张冥王妃邪王追妻公主与侍卫重生之嫡女祸妃重生娘子在种田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

逆流伐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赞美中文网只为原作者样样稀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样样稀松并收藏逆流伐清最新章节